您的位置:首页 | > 文艺协会 > 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
辉煌同在目标一流
——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介绍
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简称宜昌市民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全市各民族民间文艺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民间文艺家和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宜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团体会员单位,其工作走在全国、全省民协前列,正在打造中国民协先进市。
宜昌市是全国民间文艺工作的重点单位,被列为全国“两省一市”(云南、浙江省和宜昌市)民间民族文化工作重点省、市。宜昌市民协具有光荣传统,总是目标盯着一流,总是奉献与辉煌同在。
首推全国“三家村”
1989年3月宜昌地区民协创立,来层林、王作栋、王志琦等从挖掘民间故事入手,首先由王作栋等人推出中国民间故事家第一人刘德培,从而打响中国民间文艺的进军号,王作栋获得湖北省首届文艺明星奖。1992年宜昌地市合并组建市民协,参与配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王作栋、彭明吉、萧国松等人的艰苦努力之下,相继在全国推出中国民间故事家“三家”(即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培、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方、中国著名女故事家孙家香)而轰动全国,打响了宜昌民间文艺工作的大进军。宜昌地市合并之后,市民协一届主席团成立,王作栋、王志琦、王友兵、裴学明、熊庆文等研究和推广宜昌民间文艺“三家一村”(青林寺建成“中国谜语村”),刘德培首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个人成就奖,民协主席王作栋获“国贴专家”奖,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
率先编纂“两全集”
市二届民协主席团王作栋、熊庆文、王志琦、周兆祥等带领和参加?;し俏镏饰幕挪こ蹋芯亢屯乒忝窦湮囊掌放?,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全国全省行列。市民协副主席裴学明获得湖北省表彰。8县乡获“中国民间文化文艺之县(乡)”称号,刘德方、孙家香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人。在传承保护整理民间文艺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中国民间文艺史上的两套中国民间文化全集。2004年至2009年,在王作栋、熊庆文、王志琦带领下乘胜前进,编纂12册450万字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宜昌卷》,于2009年夺取第九届中国山花奖·民间文学著作奖。后又一鼓作气,2012年至2014年,在市文联党组书记黄尚荣直接领导下,和四届民协的领导下,黄尚荣、王作栋、熊庆文、王志琦等动员300民间文艺家,编成13卷、650万字、重达30斤重的《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被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总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陶立璠评价为“《中国民俗志》书写的典范之作。这是自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实施以来最显著的成果之一”。千万字的“两全集”载入中国民间文化史册。
力夺山花“五连冠”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山花奖是国家最高民间文化艺术奖,每两年评选一届,评选标准很高。宜昌市民协盯着目标,不断地向中国民间文艺高地发起冲刺。首先在王作栋等鼎力支持下,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于2000年开评第一届,“中国民间故事第一人”刘德芳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个人成就奖,并与中国民间文艺泰斗贾芝等五人列在一起,这是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与宜昌联系在一起,至此宜昌更加青睐中国山花奖,年年向一流奋斗,并提出宜昌民间文艺十年要夺“五连冠”。2009年第九届山花奖竞选,王作栋主编、熊庆文、王志琦副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集·宜昌市卷》夺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著作奖。由市民协副主席罗晓路等多年指导帮助的青年民间歌唱家、市民协理事王爱民、王爱华表演的《细碗莲花》,于2011年夺取第十届中国山花奖·民俗表演奖,宜昌实现山花奖“两连冠”。在市民协副主席胡世春、覃发池等人的努力下,长阳民间文艺歌舞团表演的《土家撒叶儿嗬》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山花奖·广场歌舞奖,实现宜昌民间文艺“三连冠”,创造了中国奇迹。宜昌民协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向中国民间文艺“四连冠”发起进攻,先是夷陵区民间文艺家李长庚创作的根书《临江仙》荣获全国民间工艺美术金奖并入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接着推荐中国第一套市级《中国民俗志》进军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为夺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四连冠”实现双保险。在第四届民协完成的2017年,市民协力夺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再创中国新奇迹。
建设民办“两展馆”
宜昌民间文艺新时期从文学发展到艺术,并打造国字号品牌。宜昌市政协委员、市民协副主席、宜昌市袁裕校家庭博物馆馆长袁裕校,祖孙三代家庭收藏民间文物,经其30多年的整理、形成了综合牲、系统性的家庭生产生活近2万多件的实物和400余万字的家庭档案,袁裕校投入毕生积蓄,多方筹集资金达1000多万元,于2010年建成中国最大的平民博物馆——“宜昌市袁裕校家庭博物馆”,纳入市人民政府2014-2016年宜昌千亿文化旅游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他和他的团队三次获得中国《薪火相传--寻找文化遗产守护者年度十大杰出人物》嘉奖。宜昌市人大代表、市民协理事、宜都市红村党委书记刘正国,历时十多年、投资三千多万收集民间文物,建成了湖北省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宜都正国民俗博物馆,2014年春天被中国民协批准在这里设立湖北省第一家“中国民间文化研究基地”,后成立学术部正式进行民间文化研究。刘正国也获“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つ甓裙毕捉?rdquo;。因此我市实现中国“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四连冠。
目标盯着“第一流”
2012年4月23日召开的市民协“四代会”,组成名誉主席王作栋、顾问彭明吉、主席熊庆文、常务副主席等组成的市民协核心领导,提出打造中国民协先进市的奋斗目标,全市民协工作步入走上规范、全面发展、发力争先的新阶段,双抓双增,争当先进,抓基层,抓精品,增动力,增活力,第一次建立健全全市基层民协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市县市区民协工作现场会,建设基层民协“六有”:有组织,有主席,有章程,有活动,有场所,有经费。市民协表彰宜都市民协主席徐荣耀,授予“全市基层民协主席好榜样”荣誉称号,宜都市、夷陵区、长阳县、当阳市、西陵区、五峰县、兴山县、伍家岗区、点军区,先后建成“红旗民协”和“先进民协”。几年来,全市每年开展了百余次活动,创建一批文艺品牌,建立了一批民间文艺传习基地和研究基地。市民协副主席覃德铭创建“九老十八匠”民间文艺展示基地,开创民间文艺产业基地建设新天地。几年来,宜昌市民协成为全市文联的榜样单位,2014年在宜昌市文联全市文艺协会年度工作考核中,宜昌市民协以97.07分名列第一位。2015年市民协提出“同心协力,再创第一”,与市文联共同编纂出版重达30斤的《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卷》,以“宜昌模式”、“全国范本”而角逐中国山花奖。创造性的参与和发起国际性的文化公益组织陶行知民俗文化教育发展基金,2015年4月26日在宜昌宣告成立,为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插上“金翅膀”,将对中国特别是宜昌民间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全市民间文艺家积极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创作两百多件民间文艺作品,市民协表彰二十件作品。全市民间文艺家正在抓活动、攻精品、创品牌、出人才、创一流。
宜昌市民协设有办公室和会议室,市民协主席团每月召开主席办公会。现在有33名中国民协会员、60名省级会员、上千名市级会员、4000多名县级会员、万余民间文化艺术工作者,团体会员13个县市区民协。市民协现办有“三峡民协网”,平均每天发稿两件以上,办有“宜昌民间文艺”简报,每月上旬5日之前印发上月20面左右简报。订有《宜昌市民间文艺家服务公约》,为民族留根,为时代扩音,为文友帮心,为文艺富民。
(熊庆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