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生,宜昌市夷陵区人。大专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宜昌市夷陵区刘德方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夷陵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共宜昌县委副书记,宜昌市夷陵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他是推出“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方”的有功之臣。自1994年从深山栗子坪发现刘德方后,20年来,他致力于刘德方的挖掘、推荐、保护和传承工作。组织出版了刘德方故事集《野山笑林》和《野山笑林》续集,整理出版了刘德方传唱的三峡情歌《郎啊姐》,主编出版了专家论文集《诸家评说刘德方》、《皮影之恋》。
他是推出夷陵区6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的重要组织者。近几年来,他组织研究会与区文联通力合作,推出了湖北省民间故事之乡下堡坪,民歌之乡雾渡河,民乐之乡樟村坪,民间丝竹乐之乡鸦鹊岭,民间舞蹈之乡太平溪,民间版画之乡小溪塔。
他是“夷陵楼”文化装饰的总策划。经过5年努力,他提出的“历史夷陵、文化夷陵、魅力夷陵”三大版块的文化创意最终通过专家评审并付诸实施。2009、2010、201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省民协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中共夷陵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民间文化”突出贡献奖。
彭明吉:执着坚守民间文化22年
——三峡商报《民间文艺守望人》之五:彭明吉
他是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连续两届刘德芳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如果没有他,享誉全国的民间故事家刘德芳也许至今仍珠玉蒙尘,隐于深山。从1994年与刘德芳相遇之时算起,23年来,彭明吉紧跟国家?;し俏镏饰幕挪慕?,致力于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芳和夷陵区民间文化的挖掘、推荐和传承工作,成绩斐然。
深山之中发掘刘德芳
他慧眼识珠
1994年初,时任县(原宜昌县)委副书记的彭明吉联系贫困山区栗子坪乡,听说谭家坪有一个农民会讲几百个故事,名叫刘德芳。这一无心之说,立刻牵动了他的神经,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第二天早晨,彭明吉便见到了刘德芳,他发现,刘德芳不仅思维敏捷,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极强。敏锐的彭明吉预感到,这应该是一座可供深度挖掘的民间文化富矿。于是在这年夏天,他带领县委办一位秘书,为刘德芳做故事录音,一录就是整整八盘磁带,还没把刘德芳的故事录完。随后,他召开专题办公会,安排文化局人员进山,与文化站一起采录刘德芳传讲的民间故事,为出书做准备。
1998年,彭明吉利用国庆休假4天的时间撰写出报告文学《刘德芳传奇》,全面报告了刘德芳的民间艺术和奇遇人生,《宜昌日报》全文刊登。这篇报告文学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包括《湖北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在内的全国有17家报刊杂志转载,引起了众多的民间文艺家的关注。我省民间文艺大家、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华教授在加拿大探亲时看到海外版文章,回国后立即与彭明吉取得联系,他在信中这样写到:“当时我以无比喜悦兴奋的心情读完报道。你慧眼识珠,发掘刘德芳是一个创举。”
宜昌故事家走向全国
他是推动者
自发现刘德芳后,彭明吉一直致力于对其民间文化的挖掘和推动。1999年元月,彭明吉当选为原宜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虽然工作变动,他仍不忘放弃宣传推介刘德芳。当年10月,由他主编的刘德芳故事《野山笑林》一书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后,彭明吉又多次主动出面接待来自北京、武汉和宜昌市内的民间文艺专家,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关于刘德芳的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和考察工作。
2005年底,彭明吉正式退休。闲下来,他主要着手两件事,一是出版刘德芳传唱的三峡情歌《郎啊姐》,二是牵头组织区文联、区广电局联合录制《刘德芳笑话馆》DVD故事光碟。这一书一碟均被纳入“湖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
2006年,彭明吉和夷陵区文联主席杨建章筹建“夷陵区刘德芳民间艺术研究会”,得到时任区委书记王国斌亲自授牌。研究会成立后,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围绕国宝刘德芳民间文化艺术研究有新成果,组织出版了故事《野山笑林》续集。2012年底,他又采录整理出版了刘德芳传唱的皮影戏《皮影之恋》。至此,国家级故事家刘德芳已有“六书一碟”。此外,他还组织专家将刘德芳的故事“五媳拜寿”、“皮匠驸马”编成喜剧搬上银幕,取得好的演出效果,获得市委宣传部、文化局、文联联合颁发的奖牌。
保护照顾非遗传承人
他是贴心人
在致力于刘德芳和夷陵区民间文化的挖掘、推荐和传承工作方面,彭明吉可谓成绩斐然。而在刘德芳的生活上,彭明吉也一直对其?;ふ展擞屑印?/p>
1999年刘德芳初住县城,彭明吉多次为刘德芳送去衣物。2003年12月30日,他出面组织了刘德芳与杜远菊的结婚仪式,亲自邀请夷陵区四大家领导以及宜昌市文联、民协领导出席,为刘德芳办了一场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2006年他出差苏州,自费给刘德芳买回丝织演出服装。2007年9月他又牵头组织了“刘德芳从艺50周年暨70大寿”活动。
平时彭明吉还十分关注刘德芳的健康,常嘱咐刘德芳的老伴为刘老改善生活。2008年7月,刘德芳头部受伤住院,他及时组织研究会几位同志到医院看望,送去资金。同年下半年,刘德芳身患重病,在区医院久治不愈,他组织人员护送刘老到宜昌市中心医院找专家检查,查清病因,治疗痊愈。2015年至2016年,刘德芳再次身患重病,又是彭明吉组织专车护送刘老到市中心医院、市卫校找专家查病治病。出院后,彭明吉还专程登门送去红参、西洋参等补品和现金,让刘老尽快恢复健康。
刘德芳组合家庭后,老伴无工作,生活费用吃紧,彭明吉多次找区政府分管领导和文体局负责同志汇报,为刘德芳争取到了生活医疗费。刘老进城后租住房屋,为了解决这一困难。他又找到一家民营企业家,通过工作,这位老总为刘德芳捐赠一套三室两厅住房,于2005年6月18日在“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芳”命名大会上赠交钥匙,解决了刘老的居住困难。
刘德芳的故居因多年失修,损坏严重,按照北京专家修旧如旧的要求,他多方工作,筹措资金2万元,对其故居进行了全面维修。于2008年元月10日研究会与区文联在下堡坪乡谭家坪村举行“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芳故居挂牌仪式。他亲笔题写制作的匾牌,挂入故居。2015年3月他又牵头,筹建“刘德芳陈列馆”,于2016年10月17日建成对外开放。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任驻会主席邱运华先生专程参观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争创省民间艺术之乡
他是重要组织者
十多年来,夷陵区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此过程中,彭明吉始终竭尽全力参与其中,他组织研究会与区文联通力合作,会同相关乡镇领导和部门,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协调,邀请省市专家指导,认真申报,成为夷陵区争创省民间艺术之乡这一工作中无行政职务的重要组织者。经过努力,2006年,下堡坪乡被省民协命名为“湖北省民间故事之乡”。2008年6月,雾渡河镇被省民协命名为“湖北省民歌之乡”。2009年8月,樟村坪镇被省民协命名为“湖北省民乐之乡”。2010年10月,鸦鹊岭镇被省民协命名为“湖北省丝竹乐之乡”。2012年10月,太平溪镇被湖北省民协命名为“湖北省民间舞蹈之乡”。2015年,分乡镇被省民协命名为“湖北省薅草锣鼓之乡”,龙泉镇被省民协命名为“湖北省高跷狮子之乡”。
“夷陵楼”文化装饰设计
他是总策划
尽管退休多年,凡是与文化工作有关的,只要找到彭明吉,他都不遗余力。
2007年11月5日,夷陵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夷陵楼文化装饰设计施工有关意见”,由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任彭明吉为夷陵楼文化装饰总策划。他约请北京、武汉和宜昌相关专家,组织区内文人,多次研讨,反复论证。他提出的三大板块的文化装饰构想,即历史夷陵、文化夷陵、魅力夷陵。通过专家认可后,他又组织相关人员创意制作,并最终通过专家组验收,正式对外开放。
彭明吉先生,执着坚守民间文化二十二年,敬业专注,执着追求,为了表彰彭明吉先生对夷陵民间文化研究的突出贡献,2008年3月,被宜昌市文联评为“全市文联系统先进个人”。2011年1月,被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16年12月,被宜昌市民协评选为宜昌市“十佳民间文艺家”。(通讯员 周士华 )
编辑:冯潇
(点击左上方“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