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展现化工企业白手起家、筚路蓝缕,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澎湃历史!
★少有的工业题材好小说,荡气回肠的企业发展生死书!
★湖北综合文艺最高奖“屈原文艺奖”获奖作品!
★化工企业从业者,满怀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回望之作!
作品简介:
505厂本作为备战的“三线工厂”营建,却赶上了“军转民”浪潮,转产成为“化肥厂”。退伍军人黄政勇领导工人,靠着热情和韧劲,开创了化肥厂的基业。吴英俊、姜大民、刘梦娜、刘招娣等工厂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也伴随着工厂的发展成长、成熟,收获了家庭。
但是,化肥厂的飞速发展,也滋生了腐败?;食е鸾ニグ?,黄政勇遗憾隐退。第二代企业家吴英俊、姜大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遏制了工厂的颓势。工厂日新月益,化肥厂人的下一代也逐渐成才。
在城市化进程中,化肥厂又遇到了新时代的新问题。这次,吴英俊果断改革,化肥厂也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向着百年企业的梦想进发……
名家点评:
《卧槽马》里有一种无所不在的诡秘而野蛮的力量,那是一种不动声色、触动内心的力量,经常狡黠地奔走在历史的小旮旯里,巧妙地勾勒出了企业变化、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时代镜像,并且散发出理想主义光芒……
——刘醒龙(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双奖得主,湖北省文联主席)
《卧槽马》是一部有温度、有气息、有肌理的时代记忆,它追忆和保管了时代的肉身,也始终充满了对人之为人的肯定,信心和希望一直未曾断绝,因此,这部小说印证了一个好作家的基本责任和美学雄心。
——李修文(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湖北省作协主席)
好的小说,总是书写人在俗世里的溃败和坚持,探查情感世界里的复杂深幽,而它的肉身,往往由那些细碎的场景、纷乱的思绪,以及个体前行中的悲怆记忆所构成。《卧槽马》的叙事就是有肉身的,所以它写的那个时代横断面才精神蓬勃。
—— 谢有顺(著名评论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卧槽马》全景式呈现了一个化工企业的生存图景,生动地刻画出两代化工人的鲜活群像,精心绘制了一幅幅斑斓多彩的企业转型画卷,充满工业气息、饱含人性含量、语言灵动俏丽。是新世纪以来观照时代风云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文本,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好小说。
——刘川鄂(著名评论家、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刚长期在企业工作,他写出的工业题材小说,其可信性和翔实度,其解构、阐述、反思和批判的能力,更加真实可信。他站在后台,重拾那些散落在历史缝隙间的日常碎屑,所有的细节都将变成一扇窥探时代的窗口……
—— 晓苏(著名作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个体的、具体的生命与整体的、抽象的历史之间,充满了永恒的对峙,社会的进步就在这每一个历史的对峙的缝隙里生长。”《卧槽马》中这句点睛之笔, 恰到好处的总结出小说主题。这是一部有温度、有筋骨,时下难得的工业题材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杨彬(著名评论家、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业题材创作要想拥有历史深度,必须直面国家工业化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这些时代“大问题”。只有当作家以总体性视野去审视历史和现实时,他才能透过碎片化的生活素材去深刻认知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文化内核,并以一种现代性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去理解、把握历史变迁中的工业现象与工业精神,进而实现对于生活的审美化表达。这正是陈刚有别于其他从事工业题材创作的作家之处,也是《卧槽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自 蔡家园《工业叙事美学的新突破》(作者系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长江文艺评论》执行副主编)
《卧槽马》紧紧围绕一个由年产十万吨硝铵厂转型为碳铵化肥厂,又由碳铵化肥厂改造为尿素工厂,由全民所有制的峡湾化肥厂改制为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再由国有公司改制为资本上市公司的企业,生动描写了卧槽马化肥厂由兴到衰,再由衰到兴的全部改革发展历程。改革发展的利益冲突,引发了企业内外上上下下群体各种矛盾,竞争上岗、下岗分流、人员调整、职务变迁以及企业围墙内外的兴衰变化等等,矛盾展开自然生动、矛盾冲突真实可信。卧槽马化肥厂其实就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完整历程的一个生动典型,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跃然纸上。
——摘自 李寿生《一部难得的工业题材好小说》(作者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化工作协名誉主席)
风随着意思吹(节录)
——《卧槽马》创作谈
文/ 陈 刚
工业题材让我兴奋,经历也是资本。我曾在中国最大的化肥制造企业里兼任过几家化肥企业的董事长。非常不幸的是,七年时间里,我组织参与停产关闭的化肥企业也是七家。这七家企业曾经都是当地最大的地方工业企业,在日益紧迫的安全环保压力下无一幸免,或关停或转产。它们见证了中国化肥工业如何由弱到强,又经历盛极而衰,最后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这几年,我经历了如何面对几千名员工的安置,几十亿资产的处置,若干社会债务的清理,许多日子就在这样的纠缠和纠结中度过。我被员工们“围困”在办公室里,两天只能吃上一个苹果……悲观、怜悯、愤怒、无奈,我卷入到各种情绪的旋涡中,多么希望能够抓住一把稻草。但我退一步去想,又一个筋斗翻上云端去看,我理解了员工们。如果企业还活着,我们依然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如果企业越做越强,他们会以更加温情的形式表达爱。为什么不能让这个企业永远强大下去呢?我陷入了困顿。
即使玫瑰已经枯萎,芬芳仍将继续。我一定要写一个百年企业的传奇,即便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也是我的理想。我从另一个广阔的时空里进入创作,却一度陷入沮丧,相对于充满激情的创作者而言,我更像一个迟钝的观察者。企业的历史变成了一堆腊肉,我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哈喇味。如果用现实主义来处理,怎么超越现实本身?宁静,琐碎,缺乏大波澜,也没有刀光剑影,所有的过程只能像日常工作一样消融于平庸。无论静态描写,还是开放叙述,现实永远比小说更精彩。我感到了经验的陌生和观念的挑战,那么虚构的必需性就成了一把梯子,终于让我微弱的生命体验爬上了阐释理想的阁楼。
我开始尝试用现实生活中的砖瓦搭建另一个虚拟的世界,我关注工人们隐秘的生活情境,用粗糙的词语打磨还原某些场景。开始把一幅幅热气腾腾的工作画面和沁人心脾的生活场景移植到小说现场里,然后小心翼翼地绕过意义的浅滩,把自己的思考和意识掰碎了糅进去。我变成了一只蜘蛛,慢慢织网一样构建关系,把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相处、地方和企业间的相互依存、政府与企业间的频道转换牵扯进来,让它们之间不仅发生结构性的关联,而且在关联与冲突中发出声音,并呈现出剪不断理还乱的样子……在个体的、具体的生命与整体的、抽象的历史之间,充满了永恒的紧张的对峙,社会的进步就在这每一个历史对峙的缝隙里生长。在这部小说里,我希望企业家(黄政勇或吴英?。┑氖姑褪侨ヌ畈购谜夥煜叮眯碌纳じ永喂?。洞幽烛微,我多么希望这些呈现出来的东西,看上去更像柏拉图所说的“另一半自己的生活”,也像我们温馨相处的生活。
人的存在的本质是向死而生。我相信企业也是有生命的,就像人一样会经历生老病死。如果放在哲学的层面去思考和考量,死亡最终会成为一种必然性的结果。这部小说更多的观察是作为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家)在面对必然环境时的反应。人的一生都在对其周围的环境不断作出选择和调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打拼也是一种选择,就像奋力一跃的卧槽马,充满了对生命的冒险。
汉语之美、汉语之深厚和微妙,就在这一个一个的词,它被念出来,然后余音不绝,因为诗人和小说家们把层层叠叠的经验、梦想和激情写进了这个词里(李敬泽语)。写作者可以通过文字看见彼此,映照彼此,温暖彼此。那将形成一片光芒。所以文学是美好的,而且有趣。当我们的生活失去重量时,你还可以自由飞翔,而托举翅膀的风,也可以随着你的意思吹。(节录)
工业叙事美学的新突破
——评陈刚的长篇小说《卧槽马》
文/ 蔡家园
如果按照传统的小说题材分类的话,陈刚的长篇小说《卧槽马》当然应归入工业题材类。他自己也说过,要“写一个百年企业的传奇”。从甫一进入这片领地,他其实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美学难题——如何突破工业叙事的旧有模式。相比起农村题材、城市题材、军事题材、历史题材等领域的优秀小说层出不穷,工业题材创作一直显得较为薄弱,也令不少作家望而却步。从五六十年代的《铁水奔流》《百炼成钢》《火车头》《乘风破浪》到八十年代的《乔厂长上任记》《沉重的翅膀》《三千万》,再到九十年代的《大厂》《车间》,一代又一代作家聚焦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工人生活,创作了不少洋溢着鲜明时代气息的作品,但是由于受时代环境因素和作家主体意识所限,这些作品在整体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美学高度。到了新世纪,《问苍?!贰冻涂栈琛贰逗烀骸返茸髌废嗉涛适?,由于新观念的介入,将工业题材创作推进到了一个新层面?!段圆勐怼氛窃谡夤沙绷髦杏肯值囊徊考炎?,不仅较好地吸收了工业题材创作的历史经验,而且融入了作家在新时代广阔背景下关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与人性之谜的诸多新思考,对于如何突破工业题材创作既有美学范式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卧槽马》的主体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国有大中型化工企业的创业史和改革史。在备战备荒年代,国家决定在地处江汉平原的卧槽马村创建505军工厂。不久,军工厂转型为民用企业,更名为峡湾地区化肥厂。在计划经济年代,化肥厂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启动,化肥厂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在竞争中逐渐陷入困境。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化肥厂更名为泰丰公司。在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泰丰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发展逐渐步入新轨道。到了新世纪,为了应对全球化竞争,泰丰公司积极进行产业技术升级,改制上市组建新企业,为未来发展勾画出新蓝图……显而易见,泰丰公司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许多工业企业几十年走过的道路的缩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作为共和国现代化建设基石之一的工业企业,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为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文化内涵。面对这样一个可以多角度、多层面书写的巨幅历史图景,选择怎样的切入角度,考验着一个作家的智慧。陈刚放弃了全景式的书写方式,而是在总体性视野之下,精心选择中国社会发展的几个关键性转折节点作为背景,聚焦企业“变革”这个核心(就像《卧槽马》的标题所概括和隐喻的,泰丰公司几落几起,总在险中求生),浓墨重彩地书写工厂在不同历史阶段遭遇的困境以及寻求新生的努力,生动地再现了三代创业者的奋斗历程和心灵追求,深情地礼赞了中国工业精神。小说高屋建瓴、大开大合而又婉转曲折、烛微洞幽,以十多万字的小篇幅涵纳六十多年的大历史,具有较强的历史概括力和审美张力,表现出一位青年作家敏锐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能力和突出的叙事才华。
我们经常诟病工业题材的作品立意肤浅、内容单薄,其原因除了作家囿于自身阅历、缺乏厚重的生活积累和切肤的生命感受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观念局限。陈刚长期在国有化工企业担任领导,深谙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方式,也见证了诸多企业的生死沉浮,积累了丰富的一手生活素材,同时他还对社会变革与企业发展有着深刻洞察,能够从总体上准确把握在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管理”“文化”“信息”“资本”“科技”等要素何以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支点,从而使每个环节的叙事既具有历史的真实感,又不失清晰的方向感。从小说的开篇建设505工厂到结尾组建YH泰丰联合化工公司,“卧槽马”通过凶险而艰难的“三级跳”,最终凭借管理革命和技术革命获得新生,这也理想化地昭示了中国工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模式;而以黄政勇、吴英俊、姜大民为首的企业领导者在这个过程中艰难涅槃,他们和无数的工人一起努力奋斗,锻造出中国工业精神——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焕发出的使命意识、担当精神和创新能力。
工业题材创作要想拥有历史深度,必须直面国家工业化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这些时代“大问题”。只有当作家以总体性视野去审视历史和现实时,他才能透过碎片化的生活素材去深刻认知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文化内核,并以一种现代性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去理解、把握历史变迁中的工业现象与工业精神,进而实现对于生活的审美化表达。这正是陈刚有别于其他从事工业题材创作的作家之处,也是《卧槽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卧槽马》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它突破了狭隘的工业叙事模式,由单一的工业叙事转向复杂的社会叙事,呈现出新的工业叙事美学。这部小说除了聚焦工业环境中的内部风景、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之外,还在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中拓展工厂故事,以点面交织的方式来表现由工业化引发的社会变革,进而表现人性的丰富面向。
正是由于企业发展的带动,卧槽马由一个村演变为乡,又升级为城镇——这也是中国乡村城镇化与工业现代化并行的真实记录。小说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时代演进过程中乡村、城镇生活图景的变幻和社会风尚的变化,给人亲临其境之感,而且还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变迁中人的心灵世界的演变。当时代巨澜滚滚向前时,每个家庭和个人都被会被挟裹入其中,往往难以自主把握命运。正如小说标题所暗示的,无论处身怎样的时代或怎样的位置,每个人都会面临凶险,常常不得不绝地求生:农民王怀亮根据身患绝症的父亲王麻子的安排,以“举报”他是特务换取了自己的“政治清白”,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卧槽马地区的主要领导,也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下岗工人胡远方蓄意谋害打工歌厅的老板,霸占了他的妻子和歌舞厅,后来又开办物流公司,称霸一方,可最后落得鸡飞蛋打一场空;知识分子出身的吴英俊事业有成,可是和刘招娣的婚姻亮起红灯,如果不是一顿偶然的美味佳肴唤醒了他们对生活本质的重新理解,从而领悟到“怎么过日子,就是人生态度”,他们也难以度过生活?;怀錾淼臀⒌慕竺窳榛钌票?、左右逢源,终于飞黄腾达,其实他不过就像一个“患了小儿麻痹症的人在走夜路,深一脚浅一脚”探出了一条路,最终还是“拗不过命”,以致英年早逝;老革命黄政勇何尝不是备尝艰险,无论是工厂转型,还是企业改制,一次次危机降临,一次次峰回路转……这些人物都与工厂、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这些故事显然已不再是典型的工业叙事。工厂已经成为背景,舞台上演绎的是活色生香的人间悲喜剧;工厂也像凸镜,映照的是幽微而复杂的人性。陈刚以“卧槽马”这个意象作为隐喻,将企业的命运与个体的命运黏合在一起,既形象地揭示了工业化进程对人的性格的塑造和命运的影响,也凸显了人性中永恒闪光的那些质素——譬如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牺牲精神、爱与宽容等等——这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生活幸福的根本力量。
王友忠在父亲王麻子的墓碑前清唱《卧槽马》时,突然想起一句唱词“世间万象转头空,人生百味在其中”,然后又想起一句“芭蕉心尽展新枝”;黄政勇在微信里转载了一段话:“在个体的、具体的生命与整体的、抽象的历史之间,充满了永恒的紧张的对峙,社会的进步就在这每一个历史对峙的缝隙里生长。我们的使命就是填补好这缝隙,让新的生长更加牢固。也许这才是生命的自觉意识。”两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从不同角度获得的人生启示,一个植根于传统文化,一个来源于现代理念,非常切合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性格特点。他们在将人的生存问题引向哲学之思的同时,也赋予了这部工业题材小说浓郁的诗性色彩。正是因为对于生存主题的生动书写,《卧槽马》拓展了小说的审美空间,突破了工业叙事的固有窠臼。
当然,这部小说也还存有遗憾。如果篇幅更长一点,对社会历史画卷有更充分的展开,在矛盾冲突中赋予人物更多行动,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将会变得更加丰满,并拥有历史深度;另外,工业文明就像一柄双刃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诸多负面问题,譬如人的异化、环境污染等等,因此,立足于人文精神的反思与批判也是具有现代性审美思维的作家不应忽略的。
作家简介:
陈刚参加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陈刚,1974年7月出生,湖北五峰人,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民族文学》《延河》《飞天》《芳草》《朔方》《山西文学》等刊发表有中短篇小说及散文若干。著有散文集《黑白乡村》和中短篇小说集《没有声音的叫喊》等,曾获十届湖北屈原文艺奖等。2013年参加七届全国青创会,2016年参加全国九届作代会,2019年参加全国六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
阅读延展
文/图:本网编辑部 编辑:冯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