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在平,湖南资兴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群艺馆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地方文史研究工作,曾为湖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理事。发表文史文章、学术论文100余万字。代表作有:与其妻、三峡大学历史教授龚兴华合著的《三峡史海钩沉》(长江出版社);为《宜昌文化志》(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副主编、首席主笔,《中国民俗志·伍家岗卷》(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总纂。
著作选登——
我读三游洞这部史书
袁在平
一
在宜昌文化部门工作的几十年间,我已记不清曾多少次访三游洞了。我深深感受着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我无数次地认真研读、细细品味着古人写这里的诗文及其镌勒于此的一方方、一字字摩崖碑刻。于是,一个个历史人物向我走来;一幅幅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展开。史载,早在白居易达三游洞前的大历三年(768),便有诗圣杜甫抵三游洞所在地下牢溪,写下那首著名的《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诗。诗中所云“北斗三更席,西江万里船”,这正是唐代古夷陵峡江上,商贸航运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
唐元和十四年(819)春,白居易偕弟行简、元稹,在位于下牢溪与长江汇合处北岸临溪的悬崖陡壁间,发现并首探三游洞。三游洞因三人此次首访,而故名“三游洞”。这是三个非同凡响的人物!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唐代最伟大诗人,散文家、文艺批评家;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领袖。元稹、白行简,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尤其是元稹、白居易,在诗坛上被并称为“元白”。行简作有传奇《李娃传》,元稹写有传奇《莺莺传》;他们均被称为唐“传奇”的开拓者、先驱者。
元白三人首访洞时,曾各赋诗一首书于石壁;然诗均失传,唯白居易所作《三游洞序》,则流传至今。明代峡州守匡铎,检“楚志”刻《三游洞序》巨碑,立于三游洞。这是传存至今的三游洞唯一一块古代白氏《序》碑!白居易《序》,是一篇不足四百字的奇文,一件中国古代散文宝库中的珍品。他以散文大家独有的神来之笔,不仅生动描绘出三游洞、下牢溪美妙绝伦的奇光异景;且还以山一样沉重之笔,仅用“平淮西”三字,抒发出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博大情怀。
《序》开篇劈头一句:“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祇命之郡”,于是“参(人)会于夷陵”。这“平淮西之明年冬”,即唐元和十三年(818)冬;“又明年春”,即元和十四年(819)春。于此,白氏不直书元和“十三年”、“十四年”,而是以“平淮西”为记时标志,来表述元和“十三年”、“十四年”这两个具体时间。这正是作者煞费苦心的绝妙之笔。
这“平淮西”三字,包含着唐王朝的一段极为严酷的历史现实及作者所亲历的那段极为痛苦而又永生不忘的历史情结。发生在天宝十四年(755)的那场“安史之乱”,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大诗人杜甫也从长安逃亡到了四川;于是也便有了叛乱被平定后的大历三年,杜甫离蜀出峡、于峡州津亭赴宴作诗的这一幕。元和九年(814),淮西(今河南汝南)节度使吴元济又举兵叛乱;叛乱者遥相呼应,节度使王承宗、李师道阴谋发动了一场杀害主事镇压叛乱的朝廷宰相武元衡血案。白居易因上疏请捕杀害武元衡元凶而反遭贬谪江州。乐天在赴江州途中及于江州司马任上,写了不少万分关注、惦念正进行的这场平叛战争时局发展的诗文,以深深寄托诗人爱国爱民之心。元和十二年(817),吴元济被活捉斩首,淮西之乱终于平定。这对白居易来说,无亚于是天大喜事!乃至于元和十四年首访三游洞时,他也依然将“平淮西”铭刻于心、耿耿不忘;而别出心裁地将“平淮西”,写入《序》中。
二
三游洞,是历史人文荟萃之地。继唐代“三游”后,又有北宋文化巨人欧阳修,于夷陵令任上,多次造访三游洞,写下咏三游洞、下牢溪诗多首;并于洞中留下一方保存至今的珍贵石刻??淘疲?ldquo;景祐四年(1037)七月十日,夷陵(令)欧阳永叔与判官丁,同行刻石。”此为三游洞有刻之始。“判官丁”,即丁宝臣,欧公好友,时为峡州判官。约百年后,大诗人陆游于乾道六年(1170)访三游洞时,惊喜地读到了这方石刻,并将石刻内容和铭文风化情况,载入《入蜀记》,为后人研究该摩崖提供了依据和资料。宋康定元年(1040),峡州知事查庆之于下牢溪,修建了一座横跨南北、宏伟壮观的通远桥;并于三游洞下方石壁间,留下一方《通远桥记》摩崖??淘疲焊们?ldquo;飞势横空,宛若虹度”;又“构竹屋而覆之”,使“往来者”于风雪冷雨中,“绝其险阻”。《桥记》披露,“稽古记,(此处)有(桥)旧址存焉”。这说明,在北宋及其此前,下牢溪上便已有悠久的桥梁史。故这方摩崖对研究夷陵地方桥梁史、交通史及对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等,均是有着史料参考价值的。
继欧阳修之后,又有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及其父苏洵、弟苏辙三人,于嘉祐四年(1059),同访三游洞。如前三游者那样,也夜宿洞中、各赋诗一首书于石壁。此曰“后三游”。“前三游”、“后三游”之称,始见于明代文学家、官至四川巡抚及刑部尚书林俊的《三游洞记》。该《记》曰:“先是游者,白乐天兄弟、元微之,后老泉(苏洵)三父子,故号‘三游’。”苏轼咏三游洞诗,计两首;诗之一《三游洞题壁》云:“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屐冷苍苔滑。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
北宋黄庭坚,于绍圣二年(1106)至建中靖国元年(1101),曾三访三游洞,留下石刻两方、《跋自书乐天<三游洞序>》文一篇。山谷石刻,一方位于主洞尾部壁间;另一方为洞外碣石。然,洞外这方碣石,于当代遭采石者炮毁。陆游访三游洞时,不仅读到了此二刻,还将二刻全文收入《入蜀记》,为后人保存了山谷碣石这件珍贵文物的全部铭文资料。碣云:“黄庭坚、弟叔向、子相、侄檠,同道人唐履来游,观辛亥旧题如梦中事也。建中靖国元年三月庚寅”。读刻中落款时间,可知此为山谷自蜀出峡后,于三游洞所题刻??淘?ldquo;观辛亥旧题如梦中事”,是指其遭贬涪州初入峡时,于三游洞内所题刻的那方摩崖。该刻云:“黄大临、弟庭坚,同辛紘、子大方,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来游。公弟”。“公弟”,系落款人称。“公”,尊称兄黄大临;“弟”指黄庭坚??畲室饧?ldquo;黄大临公之弟黄庭坚”。该刻尽管刻工粗糙,但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亲笔所书手迹之风格、风范,依在。该刻,系黄庭坚题刻手迹保存至今的罕见中的一件,便可见其弥足珍贵了!之后,山谷又应夷陵道人唐履之邀,欲立白居易《三游洞序》碑。为此,已离峡抵荆南的山谷,又特赶回三游洞,写下《跋自书乐天<三游洞序>》一文。然,此碑是否立成,至今是谜。因传不见碑;碑是否立成,又史无记载。当代,三游洞文物管理处依史实、遗文,已将一块刻有《跋自书乐天<三游洞序>》的白居易《三游洞序》巨碑,刻立于三游洞内室之中;终于圆了两位古人黄庭坚、唐履执着推崇、热爱、珍惜文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愿。
此后,又有陆游咏三游洞、下牢溪诗计四首。自古代至民国年间,又有袁中道、王士祯、刘大櫆、王柏心及夷陵雷思霈、刘一儒、刘戡之等等历代骚人墨客,均留下了大量写三游洞、下牢溪的诗文。袁中道,是中国文学史上明代著名公安派“三袁”中骨干,著名散文家、诗人。他写三游洞诗一首、文一篇。其文《三游洞记》,是继白居易《三游洞序》后,写三游洞首屈一指的古代散文精品。其观察三游洞景物的视角、眼光之独到,其描写三游洞情与景、形与状笔法之变化多端、之细腻传神、之惟妙惟肖,这也是于古代散文作家中,所不多见的。又有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刘大櫆,于此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游三游洞记》。为林则徐称有“国士之风”的清代著名方志学家、诗人王柏心,有写三游洞、下牢溪诗一首、文一篇。其文《下牢溪安济桥碑记》与北宋《通远桥记》,是三游洞“文库”中,两个反映三游洞下牢溪桥梁史、交通史相辅相承的姊妹篇。只是,王柏心的《碑记》,对安济桥整体建筑,对建桥的源起、交通意义及其对宜昌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写得更为具体、深刻、生动。《记》曰:桥建成后,“逾溪而西,陆通巫蜀”;“溪北二三百里外,山民负贩市易者”,“悉径”此桥,“或至郡,或赴蜀”。显然,下牢溪上安济桥的兴建,对当地与外界的商贸及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该《碑记》是一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并兼的优秀古代散文精品。该碑已失;但王氏《碑记》全文,则完好传存至今。王柏心是一位对宜昌历史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其主纂、总纂宜昌的方志,便有同治年间之《宜昌府志》、《东湖县志》及《当阳县志》;而其写宜昌各地名胜古迹的诗文,便有20余篇。
三
三游洞的石刻群,真可谓是一个见证以往时代历史的活化石露天博物馆。
自北宋到民国年间,现存历史石刻达80余方;有不少石刻,系珍稀国宝。如立于主洞中明代白居易《三游洞序》巨碑,则是一件国家级的稀世瑰宝。而欧阳修、黄庭坚的两方题刻,便是这两位伟人,于今在全国尚存仅有的珍稀数刻之一。此后三游洞又有北宋康定元年的反映下牢溪桥梁史、交通史的《通远桥记》珍贵石刻。中国古代音乐及音乐纪事,多见于古籍、史志记载中;而罕见于刻勒于石者。而三游洞摩崖中,便有由吕叔龚于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所题刻的一方关于他亲自于此观摩到的一场古琴曲演奏音乐会的音乐纪事石刻。这是迄今为止,为全国所罕见、为长江流域所独有的一方音乐纪事石刻。该刻所记录的、时于音乐会上演奏的中国古典名琴曲《广陵散》、《离骚》、《洛浦》中的《洛浦》,在历史上早已失传,且不见古籍、史志记载。琴曲《洛浦》,系于此刻中首次被发现。该发现,为中国古典名琴曲名录,填补了一个空白;并在中国音乐界的专家学者中,引发了震惊、产生了影响。它还是一份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宜昌地方音乐史及音乐活动难能可贵的珍贵资料。
南宋淳祐七年(1247),峡州知州杨修之于三游洞临大江石壁间,题刻有一方“筑三游”摩崖;记载的是杨修之奉朝廷巨贪贾似道之命,于此修筑军事工程“三游”以御元军之事。三游洞处,自古有军垒。据史载,南朝时,梁朝陆法和于峡口“夹岸筑二垒”;其中所筑一垒,便在今三游洞处。今人于三游洞临大江处,所发掘出的一座古军垒遗址,经专家鉴定,便是一座始建于东汉末年、而沿袭到南北朝时期的古军事防御工事遗址。然,所有这些军事工程的修建,均不见有相关石刻存在;故杨修之的这方“筑三游”石刻,便尤显贵重。清廷重臣柯逢时,于光绪三十年(1905)在三游洞留下的嵌碑诗刻,是一方慨叹人生、反映出深刻时局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石刻??路晔保僦梁?、江西布政使,贵州、广西巡抚,户部侍郎兼土药统税大臣。是一个宦途一生、奔波八方、竭尽全力为这个即将倒台的政权、特别是为挽救晚清的财政?;?,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物。然,不管他如何努力,最终均没能挽救清王朝彻底覆灭的命运。1905年,正是他任户部侍郎兼土药统税大臣之时,他奉旨管理八省土药统税事宜,亲临宜昌开设土药统捐总局。是年六月,造访三游洞,便留下了这方嵌碑诗刻??路晔笔侵始?、著作家和藏书家。该诗刻云:“万里炎荒垂老别,一门风雅胜游陪。”“风雅”,即诗书;“游陪”,即宦游、宦途。其诗意是:今宦途垂老,又哪比得上我“一门风雅”度人生呢?诗刻中,充满着沉痛、哀惋、抱悔的悲凉气氛。此外,三游洞又有一方民国年间最早、由民国官员段世德,于1918年所题刻的楹联摩崖??淘疲?ldquo;一洞凌虚佛自在,万方多难我重来。”“万方多难”,指的是由孙中山所发动的护法与由北洋军阀所发起的反护法、于1917年至1918年间,发生在川东鄂西三峡地区的那场震撼全国的著名铁血战争。这方联刻,是三峡地区保存至今、从一侧面反映那场护法与反护法战争的唯一实物、文物。
三游洞,是三峡地区抗战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之一。首方抗战石刻,是1932年陈眉介等15人联名于此所题刻的“万方多难”摩崖。“9.18”事变后,东北人民惨遭日寇蹂躏、涂炭。该刻,无疑是一份宣言书,是炎黄子孙于此发出的一声抗战怒吼!有冯玉祥、严立三于1939年春,在三游洞分别题刻的“是谁杀了我们同胞的父母和兄弟”及“不共戴天”两方摩崖;有严立三及张难先与石瑛联名分别题刻的驻洞办公“志痛”、“志耻”两方摩崖。心里滴的是血,胸膛里喷出来的是火!这些石刻,无不充分表达出中国人民誓与日寇血战到底、将其赶出中国的决心和信念。
三游洞,自古是三峡东口扼川鄂咽喉的军事要塞。历朝历代,这里战事难平、烽烟频起。特别是抗战期间,这里是保卫重庆与大西南和石牌防线的最前沿阵地。陈诚将宜昌保卫战总指挥部及彭善将第18军军部,相继设立于此。先是英勇的18军将士、后是重组的由吴奇伟指挥的江防军,于此与日寇展开过无数次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恶战。日寇占领宜昌城整整五年,却始终未能越过近在咫尺的三游洞下牢溪防线,向西迈进半步。令人惊讶的是,经历了如此残酷的铁血战争烽火洗礼的三游洞,其洞里洞外包括石刻在内的所有古迹名胜,竟毫发无损,保存至今。这原因便是:英雄的中华民族爱国将士,用自己的血肉,于此筑起了一道为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所撼不动、攻不破、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正是这道长城,既保卫了陪都重庆及整个大西南,也护卫好了三游洞的珍贵文物和这座深厚丰富、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
三游洞摩崖,于2006年为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三游洞被列为“宜昌十大符号”之一。这对三游洞来说,无疑是名副其实的。
文学征程上的艰难跋涉
——记作家张映泉的早期创作
袁在平
我与作家张映泉先生是同时代人。20世纪70年代初,他在远安县花鼓剧团任创作员时,我在宜昌地区文教局创作组工作;他跨入小说创作初期,我在宜昌地区群艺馆《屈风》杂志任编辑。自他于《宜昌报》发表小说处女作后,我奉刘不朽师之命,向他约稿。他一次寄来了四个短篇,其中便有于次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白云深处》;该小说最初寄给我们时,原题名为《苦盼》,并于《屈风》发表。自那时起,我们便往来不断,尽管其间时隔长短不等。我最后一次与他通电话约稿,是2016年我应张泽勇先生之邀,编辑《宜昌语文》之时。他发来《远安县治考》一文,读之,我深深感受到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散文作家,而且他还对中国历史及远安的地方史研究得颇深、颇扎实,其历史地理知识异常渊博!再通电话时,他说在武汉住医院;欲再通话时,他的电话不通了。一年后,传来噩耗:万恶的癌症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我悲痛万分!他离我们而去已快两年了,我早就欲写一点纪念他的文字。今翻旧作,从旧报中检出我发表于1984年9月5日《宜昌报》上写张先生小说创作初期事迹的《文学征程上的艰难跋涉》一文,再度发布(发布时稍作修订),以初初寄托我对先生的深深怀念!叩首!
远安花鼓剧团创作员、业余作者张映泉自1978年在《宜昌报》发表小说处女作《搭车》到现在(1984年),共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了二十篇短篇小说?!段课省芬陨羁痰纳缁崮谌菁奥鸫壳?、脍炙人口的语言在省级刊物崭露头角,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有争议的作品《维纳斯闯进门来》,在发表和开展讨论后,引起了全国的注目;1982年11月号《人民文学》以头条位置上发表、并为《小说选刊》转载了的《白云深处》,是人们公认的好小说,这是使张映泉在全国小说界有了一定影响的新起点。去年(1983年)他在《上海文学》上发表了《土地的呼唤》、《山洞的一夜》;今年(1984年),他又在《青年文学》上发表了《同船过渡》,并为《小说月报》所转载。今年发表在《青年文学》上的《老祖母的心愿》和发表在《漓江》上的《妖姑潭》等作品,也获得了好评。张映泉的作品以清新的立意、强烈的时代感、对社会生活深刻的揭示和生动流畅的语言,表现出了作者的才华与勤奋。那么,他又是怎样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呢?
1945年一个冷酷的日子,一个不满四斤重的婴儿在距远安县城不到四里地的远安县安洋坪村(今名安鹿村)呱呱落地了。由于家境极贫困,张映泉一生下来就患有贫血症。因为贫血,初中二年级他竟用了两年时间才读完。刚进入初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因“嗓子好”而被招进了远安县花鼓剧团当演员。尽管他在练功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却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演出才能。当时有人断言:“张映泉演戏倘能成器,我到茅坑里抓屎吃。”很幸运的是,就在张映泉处于痛苦的极巅顶之时,他遇到了亲如兄长的中学老师颜可平。颜老师把他带到自己的住处,听他哭泣着讲完了事情的原委,沉默了许久后说:
“你想回学校读书已不可能了,你家里太困难。但书你可以继续读,就从学古典文学起吧,我来教你。”
从此,每逢星期天、休假日和不练功的晚上,张映泉便来到颜老师那间十二平方米的土墙斗室里,听老师讲课。颜老师教他读《诗经》、唐诗、宋词、元曲,也教他读《左传》、《尚书》、《古文观止》、《中国活叶文选》,并给他布置作业,定期检查,认真批改,还把自己的藏书借给他看。
从此,张映泉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1973年以前,他每月只有21元的工资,却坚持拿出三、五元钱来买自己心爱的书。高尔基说:多读文学著作是加强文学修养的主要手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的二十余年里,张映泉读了大量的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和世界名著,读了现代的和当代的我国许多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为他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3年底,他开始搞戏剧创作,也写过电影剧本,都失败了。1978年,他到宜昌地区开会,与《宜昌报》的文艺编辑相遇。编辑根据他的生活基础和艺术构思能力,开导他说:“你可以在搞戏剧创作的同时,试着写写小说。”他答应了。不久《宜昌报》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搭车》,这是张映泉第一篇变成铅字的小说。以后,编辑又约他写了《能干爹卖团鱼》、《队长娘子》等小说,在《宜昌报》一一发表了。1979年,他参加了《长江文艺》举办的小说创作班,在创作班上,他写出了《慰问》,《长江文艺》第八期以头条位置发表。
今天(1984年的一天),当我采访张映泉的时候,他说: “我能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是因为有党。党是我真正的母亲!如果没有党,我也会和我的祖父、父亲一样,不识一个字,又哪能搞文学创作呢?”“在创作上,我是一个跋涉者。我有过许多追求,总想表达出一种新的思想,总盼望能有新的突破,可这都不容易呀!有人说,我的创作之路走得很顺;实际上,我是在艰难地跋涉着。”
(原载1984年9月5日《宜昌报》)
任光椿与《辛亥风云录》
袁在平
一
历史上著述逾1000万字的宜昌人有三:大地理学家杨守敬、著述家王定安、文学家任光椿。
任光椿,湖北当阳河溶人。生于1928年,逝于2005年,享年77岁。一生留下长篇历史小说《时代三部曲》——《戊戌喋血记》《辛亥风云录》《五四洪波曲》;长篇历史传记《人物三部曲》——《谭嗣同》《黄兴》《蔡锷》;长篇纪实文学《火城》(该纪实文学取材于长沙保卫战);七部长篇,大多分上下两卷。又留下有古汉语体系列小说集《芙蓉王国秘史》,散文集《生命之恋》《东瀛纪事》,诗集《蔷薇集》,文集《任光椿自选集》(上、下),史志类著作《中华百国志》(上下册)、《中国儒、道、禅与文学发展之关系史、《世界发展史纪年》《〈周易〉吟释》《鬻子释注》等;有翻译诗集《迷鸟集》《当代英美诗选译》《希伯来诗选》及翻译长篇小说《玫瑰与百合》等。著作、译著共24部、33卷(册)。另有“一百多篇文艺评论”及部分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学术论文等散见于海内外报刊杂志。总计文字作品逾1000万字;书画作品数以百计。
在他一生的著作中,又尤以《时代三部曲》《人物三部曲》《火城》等反映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历史长篇巨制反响强烈、影响最大?!段煨玎┭恰肥且徊棵栊辞骞庑髂昙溆煽涤形⒘浩舫?、谭嗣同等首发的中国民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的长篇历史小说?!缎梁シ缭坡肌吩蚴且徊恳怨憷氖右?、恢宏的空间,生动描写由孙中山、黄兴等所领导和发动的在全国范围内以武装暴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的长篇历史小说?!段逅暮椴ㄇ匪栊吹?,是1919年发生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痘鸪恰肥且徊棵栊垂竦晨谷照嬲匠?mdash;—“长沙保卫战”三战三捷的真实历史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能“挡住滔滔而来的法西斯军队进攻的,全世界只有四座城市:这就是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长沙”;而首次击溃日军猖狂进攻的长沙保卫战,却“比斯大林格勒的反攻和北非的登陆,都早了两三年”?!痘鸪恰废蚴廊苏咽荆?ldquo;长沙这一英雄城市和它的数十万英雄的军队”,在二战中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所“作出的卓越的贡献与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以上引文出自《任光椿自选集》中若干谈创作文章)。
在《谭嗣同》《黄兴》《蔡锷》这三部长篇传记中,作者倾注满腔激情所描写的谭嗣同、黄兴、蔡锷,也均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组织者、发动者,是民主革命的先驱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作家任光椿对这些人物,是异常崇敬和热爱的,尤其对谭嗣同。他认为,“在清末的学人中”,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等方面,“谭嗣同显然是最坚决、最彻底的一个”,甚至比“戊戌维新的主要旗手康有为也彻底得多”。在戊戌变法遭血腥镇压时,谭嗣同本有机会活下去,但他选择了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我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任光椿的7部长篇,都集中于写中国近百年来民主革命的历史题材。他是讴歌中国民主革命的杰出歌手,是当代极有影响的长篇历史小说作家。书出版后,震撼了中国文坛,产生了世界影响。评论界、文学界纷纷评论:任光椿的《时代三部曲》《人物三部曲》《火城》,在创作上的成功,也便“形成了他创作中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并重的系列经典”(罗成琰《悼词》)?!妒贝壳?ldquo;在反映近百年历史方面,是成就最大的”;作者“以独到的历史眼光、哲学涵养和文学功力”,“遵循历史的轨迹”,“展示了进步与落后、文明与愚昧、科学与保守、复辟与反复辟的冲突;塑造了谭嗣同、黄兴、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栩栩如生的形象??廴诵南遥⑷松钍?rdquo;?!妒贝壳?“是一部百年血泪史,是一部历史悲歌、英雄壮曲、历史正气歌……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浮度喂獯怀て沸∷笛刑只嵩诒本┚傩小罚K?ldquo;砖头一样(厚)”的《时代三部曲》《人物三部屈》和《火城》, “证明了任光椿同志,是爱国灵魂的铸造者,是始终关心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优秀作家”(谢璞《悼念任光椿同志》)。1992年,《辛亥风云录》获“孙中山基金会中国大陆1949——1992孙中山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奖”; 1995年,任光椿因传记文学巨著《谭嗣同》《黄兴》《蔡锷》的创作成就,而获得美国传记文学学会 “二十世纪最高荣誉奖——ABI金奖”及英国剑桥世界传记中心 “金星奖”提名。
二
任光椿一生如此倾力于打造反映民主革命铁血斗争生活的历史长篇,这与他的经历和生世是密切相关的。
他诞生在蒋汪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大动乱年代;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艰难岁月。当故乡沦陷,学生、老师避于当阳庙前山中茅屋里,老师向学生讲读《最后一课》时,任光椿泣不成声。一面是国破山河碎、刀光血影、尸横遍野、民不聊生的现实,使他从小就抱定了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之心;一面是于民国年间受着传统的和当时的新思潮、新文学浓浓文化氛围的熏陶,使他从小便抱定了走文学艺术之路的决心。即是在战火纷飞、兵荒马乱及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整个少年时期,他也从未间断过求学深造,且还特别在古文、绘画上苦下功夫。他在故土河溶、庙前、江陵读完了小学、初中,又考进了武汉省立汉阳高中。而后,他先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后转入中原大学文艺学院,读了中文、美术两个专业。1949年武汉一解放,他便迅即投入了新政权领导下的工作与学习。1953年,他在是时肩负着中南局所辖六省、两市宣传重任的大报《长江日报》任编辑之际,正值苏联作家友好代表团抵汉访问,他以一首于该报发表的《欢迎你,从斯大林那儿来的弟兄》的长诗,而震动江城。该诗是他的文学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1954年他被调到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后,又相继在《光明日报》《湖南日报》《湖南文学》等报刊发表了众多的文艺评论、小说、诗歌及美术作品,在全国反响和影响比较深广。“文革”中,他被定为右倾反党分子、开除党籍,遣送到先于郴州马田煤矿、后至省办洪山殿煤矿服苦役。
郴州,自古便是囚犯流放之地。就在中国现代,曾发动了“西安事变”的张学良,便曾被蒋介石软禁于郴州达半年之久。此时此刻的除夕雪夜,当任光椿冒风顶雪、匆匆颠簸在奔往郴州耒阳途中的时候,他又该会是一种怎样感慨万千的复杂心境呢?
然而至此,一生坎坷并未完结。1976年底至1977年初,在全国范围内所掀起的那场“大清查”中,他又再次受到“审查”。遭批判批斗,被单独关在省展览馆的一间斗室里写检讨及交待材料达一个月之久。
西方的民主革命运动比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早了约200年。曾为马克思誉为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由美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于1776年,便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人人生而平等,并都具有某些天赋的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欧洲法兰西共和国也于1786年,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人权宣言》。杰弗逊曾大声疾呼:“多数人的意志总比少数人的意志更合乎正义”;“任何政府,如果让少数人专权,就会走向腐败”。
任光椿深刻反省着历史和现实,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变革翻天覆地,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几千年来的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仍然根深蒂固、阴魂不散;并从上到下有着广阔深厚的社会基础。甚至认为,在各阶层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同样严峻地存在着“奸佞得势、忠良受苦”的毋容争辩、也并非罕见的事实。民主革命先驱谭嗣同曾告诫世人:“中国之所以不可为者,只因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官权虽有所抑,却能伸其胁民之权,层层压制。所以政治黑暗,积弊难除,国家之衰败,其病根,胥在于此!”读读此言,想想现实,难道不令人深省吗?难道不足以让我们深深思考着历史的前车之鉴吗?
任光椿要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来写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要写中国近百年来民主革命运动的浴血奋斗史,来广泛宣传民主、自由、民权、人权、法治,来填补中国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史上的这一空白。自1959年被打成“右倾反党分子”后,他便制订了要写长篇《时代三部曲》和《人物三部曲》的计划。任光椿在谈到两个《三部曲》及《火城》的创作时,曾说过:“我酝酿了二十年,写了十几年”,“才总算‘像一头笨拙的疲惫的骆驼’,终于吃力地走完了从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段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难走的漫长的路程”(任光椿《谁解刍荛意,得失寸心知》)。
1972年冬,任光椿从耒阳调到省群众艺术馆任编辑工作。“四人帮”倒台后,自1978年起,任光椿只用了不到两年“完全是工余的时间”,便一口气写完了《时代三部曲》60万字的首部《戊戌喋血记》。1980年,该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年,《辛亥风云录》由同一出版社出版。任光椿一生淡薄钱财,生活俭朴。他的这两部长篇均是在长沙坡子街省群艺馆内的一家五口人的“我那间住了十年的两室无厅的偏仄小房间内创作和完成的”。两部长篇出版后,任光椿名声大噪。就在这间“蜗居”中,任光椿夫妇接待了丁玲、王蒙、冯牧、唐达成、阎钢、雷达、谭谈等一批批全国著名的作家和海内外知名大报的诸多记者的登门访问。真可谓:“陋室柴门,常泊名士车也”。
1991年至1996年,《五四洪波曲》《谭嗣同》《黄兴》《蔡锷》《火城》等5部长篇,均相继出版。
三
《辛亥风云录》是任光椿历史长篇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描写中国民主革命、特别是辛亥革命的与《戊戌喋血记》《五四洪波曲》“一起构成了在当代文坛极具震撼力的《时代三部曲》”的力作。全书70余万字,国内多家出版社出版。
戊戌变法被血腥镇压下去之后,中国的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以和平方式在清廷内部实行变法、推行宪政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唯有象美国和法国那样,以武装暴动推翻清王朝、建立新政权,民主革命方可胜利。就在戊戌变法失败的第三年——1900年,自立会唐才常、林圭在武汉正组织发动一场全国性的武装起义;然起义尚未全面爆发,则被张之洞勾结英租界当局,将其镇压下去。唐才常、林圭等20人被秘密斩首于武昌紫阳湖畔。
《辛亥风云录》以唐才常、林圭等于当天午夜被行刑后,一个二十岁出头、时在武昌两湖书院读书的青年学生黄兴摸黑窜入刑场,寻找到唐才常血淋淋的人头,无比悲痛地哀悼的情节的描写为《契子》,描写了辛亥革命第二号领袖人物黄兴的出?。挥忠允橹械?1章描写黄兴于1917年在上海逝世、灵柩运至故乡长沙、长沙全城为他举行国葬、将他安葬在岳麓山的最高巅为全书的结局。时间跨度达17年之长。这中间,经历了众多的惊心动魄的大事:1903年黄兴于湖南组织策划长沙起义;1905年中国民主革命的精英会聚日本、于日本东京成立了为以后组织发动和领导的规??涨暗男梁ジ锩硕畲蟮母锩橹?mdash;—同盟会;1911年,以武昌起义为旗帜的遍及大江南北的绝大多数省城和地区的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全面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同年3月,手握重兵的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于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1912年8月,以孙中山为理事长的中国国民党在北京成立;1913年3月,北京国民政府大总长、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这—“宋案”引发起全国性的讨袁战争,然而这场战争很快被镇压下去;同年10月,袁世凯于清宫帝王登极的太和殿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1916年1月1日,袁世凯在太和殿登基称帝;紧接着,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第二次讨袁护国战争全面暴发,袁世凯在全国上下一片怒吼声中及武装讨伐声中死去。
在辛亥革命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剧的起义,是武昌起义、南昌起义、淞沪起义和广州起义。其中又以武昌起义为首次夺取了胜利的影响深远、对清王朝打击最沉重的一次起义,故曰“武昌首义”;而广州起义则是一次由孙中山直接领导和指挥的首发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起义,然这场悲壮的起义又很快为清廷血腥镇压下去。《辛亥风云录》以磅礴的气势、严谨的构思、细腻的笔触,生动描绘和展现了以辛亥革命为中心的前后十几年的风起云涌、波浪壮阔的民主革命运动的伟大历史画卷。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缔造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他所创建的同盟会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明确的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黄兴是辛亥革命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缎梁シ缭坡肌芬耘炫鹊募で?,生动描绘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锷、邹容、陈天华、秋瑾、章士钊、章太炎、陈其美、陶成章、徐锡麟、吴禄贞、李书城、张难先、詹大悲、熊秉坤、程潜等数以百计的辛亥革命杰出人物的形象。即是对如周树人(鲁迅)、吴玉章、林伯渠、霍元甲等众多的出场不多的次要人物的描写,也是点笔生辉、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其对反面人物的刻画描写,也决不简单化;而是入木三分地剖析。清廷新军的缔造者、北洋军阀的总头目袁世凯,是一个极有战略头脑的野心家、阴谋家。他十分成稳、阴险、狡诈。他力挽狂澜、呼风唤雨,台前幕后,干了许许多多的罪恶勾当。然而,历史的法则是:“聪明反为聪明误”。当他要登基做皇帝时,则“树倒猢狲散”,甚至其最得意的心腹冯国璋、段祺瑞也远离了他。他最终只有落得个彻底覆灭的下??!以后成为中国最大的独裁者蒋介石,其在《辛亥风云录》中,是一个“大浪淘沙”的人物。辛亥革命中,他是第一个暗杀自己队伍中的革命党人——陶成章的刽子手。他的早期的帮派恶习成性、阴险毒辣、不择手段的面目,在该书中,均得到了较充分而细腻的刻画。
该书所展开的社会生活画面异常广阔。从国内写到了国外;从中国南方的各大城市,写到了北方的北京、天津,写到了大西南的云、贵、川、陕各地。上至清室皇宫、达官贵人、赫赫军阀,下至新军统制、管带、棚长(班长)、士兵、三教九流等等,尽收笔底。书中还收录了不少珍贵、真实历史文献和众多先驱、先烈们的许多珍贵诗词。在历史长篇创作中,任光椿始终坚守着忠实于历史的原则:即对主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绝不允许自己虚构,必须绝对真实。任光椿一生中所拥有的渊博丰富而令人震惊的历史知识,其哲人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在《辛亥风云录》中,均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正因如此,该巨著也便构成和成就了“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并重”的一个典范。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历史的封建专制统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划时代的伟大胜利。在书的《尾声》中,任光椿写了毛泽东的出现——这预示着革命先驱、先烈们的鲜血决不会白流;一个真正属于中华民族、中国全体人民的民主共和国,一定会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本文编辑中有删节)
诗歌作品选登——
情诗二首
邂 逅
把东湖的万顷碧波汇聚到一点
这就是你的眼睛
从万里晴空裁下一段绚丽的云
这就是你的衣裙
你是夜半高悬中天的一颗星
这样明亮,这样炽热
却又是这样恬静
你是东窗照入我梦乡的一轮皓月
那样温柔,那样缠绵
却又是那样深沉
你走了,当车轮启动
在江城闹市十字街尽头
渐渐消失了你远去的倩影
而于我,好久好久以后
耳畔依然回荡着你银钤般的声音
別 后
不在钱塘江
大潮却从长江
把一颗亮晶晶的五彩石
推到了春的堤岸上
我拾起了它
拾起了你的一颗心
也把我的一颗心
交给了东湖之滨
东湖的浪啊
正叩击着我感情的闸门
江城上空的云啊
勾走了我的魂
你走了,在回眸的那一瞬
你那直勾勾眼神似告诉我
你是多么地依依不舍
我们是多么地难舍难分
自古便有一见钟情
难道这也属于我们
自那以后我便沉浸在一个梦里
梦中有你有我
我们依然相依相伴、相恋相亲
此刻,我在鄂北的丹水边
当我推开夜窗
向南凝眸远望的时候
在那遥远的鄂南小城
你是不是也在将他思念
失恋者的歌
啊,你走了
你永远地走了
你带走了我一颗痴痴的心
你留给了我一道道深深的痛
摸摸你擦抹坐过的桌椅板凳
似还有你纤纤素手淡淡的温馨
望望梳妆台你照过的那面镜
镜子里似还映着你甜甜笑靥
似还闪现你纯情文静的身影
啊,你走了
人去楼空
你嘱咐:要我把你永远忘却
你叮咛:要我坚强,不必悲痛
就像窗前我们共植的那株雪松
即使经历了狂风暴雨的席卷
也依然直挺,依然苍翠葱茏
啊,我岂能将你忘却
我欠你太多太多
啊,我岂能忘却——
我们曾同舟共济、相濡以沫
及我们曾一起度过的
那年年岁岁月月日日的甜蜜生活
咏除夕
大年三十除夕
普天之下家家喜庆团聚
这是老祖宗代代相传的节日
这是辞旧迎新的一种纪念记忆
辞旧岁,意味着不忘过去
迎新春,表达出对未来的希翼
为着美好,为着光明
炎黄子子孙孙敢搏敢拼
勇往直前,不挠不屈
渣滓洞里惨遭关押迫害的先烈
面对血腥与死亡
也要欢欢喜喜过除夕
他们用桌椅板凳舞龙舞狮
他们把碗缽瓢盆作演奏乐器
要把一个旧世界彻底砸碎
要将蒋家王朝的丧钟咚咚敲响
要迎接那喷薄欲出的一轮太阳
要迎接那天安门广场
即将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咏汤圆
啊,雪白雪白的脸蛋
你有着闭月羞花的容颜
胸膛里揣着一颗甜甜的心
散发着一阵阵醉人的芳芬
《卖汤圆》歌声响彻元宵之夜
更添节日热烈欢乐气象
元宵吃汤圆寓意家人团团圆圆
中华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风尚
舍不得吃呀,含在嘴里怕化
我痴痴地痴痴地将你端详
你是老祖宗赠传的一份厚礼啊
象征着温馨和睦吉祥
你是一枚枚纯情玉洁的翡翠啊
我将你镌刻于心永远珍藏
白杨颂
颀长颀长的身躯
闪烁着一身碧绿翠玉
这样光彩照人
这样艳丽丰腴
你笔挺笔挺地立在原野
立在戈壁、湖畔、路边
你这样执着执着地向上
把一首诗、一首歌
一个春的梦
直托上白云蓝天
你是一尊少妇的形象
却又使人想起男人
因你还饱和着一种阳刚美
——顽强、刚毅、坚韧……
致文友
像南国叶茂体壮的榕树
发达的根系
深深扎入地层岩缝
像初春孑身裸体的杨柳
落于戈壁、河滩
也照样发芽生根长成
你从最基层崛起
站在巨人的肩上
搭起一架攀天的云梯
登上了中国文坛的殿堂险峰
我歌颂你的辉煌
我祝贺你的成功
可我更赞颂你孜孜不倦的求索
及百折不挠的精神与旺盛生命
文/图:袁在平 编辑:冯潇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