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温度
周凌云
宜都的文化积淀是比较丰厚的,也出了些人物。最为著名的要算杨守敬。是一位学者、书法家。他的故居我曾去过两次。参观,仰视,鞠躬。我过过细细地看,过过细细地想。宜都的水土养育了他,使他的精神得以流传。还出了个王永彬,也了不得,搞《围炉夜话》的。这是宜都两座文化的高峰。这两座山峰推到一边暂且不表,说说当下的人物,掰起指头也能说上一些,小说家姚鄂梅、张永久,诗人姚永标、毛子、周宏等等,现在又出了一个写散文的,她叫李小坪。圈子里好像对她不熟,名气不振,声音不大,也有很多人不晓得有个李小坪的。她也懒得去与人虚应故事,沟通交流,跑先跑后与人周旋。因而少有人记起她。人出名,有些是笔头子写出来的,苦苦地磨,十年磨一剑。有些不是写出来的,吹,跑,捧,别出心裁地搞些名堂,把关系做到极致,把稿子鸡毛片子撒得到处飞。登几篇就著名了。李小坪,话语急促,直,不拐弯,不会织网络,不是搞关系的料。只有闷头闷脑地读,闷头闷脑地写。其实,她的作品发得多,都在远处,雷声在山那边,在别人不晓得的地方,这有啥好吹嘘的。灯下黑,近处的人不知晓。报刊发出来了,她就悄悄用她的稿费,打点柴米油盐,不用去广播,没发出来,也不是丑事,不去计较骂编辑如何不识好歹,写稿,投稿,登稿,做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正如轻轻地走了,又如轻轻地来,不带走一片云彩。但这并不是说她轻贱文学,儿戏作品,马马虎虎地爬格子。相反,她把文学当成一桩大事在做,精精细细在做。像个农民,在自己的田里种得辛苦,晒了很多太阳,流了很多汗。稻子、稗子都收获。
认识小坪,是在宋山的一个笔会。宋山是座小山,舒缓而娟秀??ǖ募窘?,桃树艳丽,梨花白洁,都显摆摆地怒放着,浓香横溢,光芒四射,明星的架子。我们的很多女子都像这样?;褂泻芏辔廾男』ㄆ塘寺?,卧在低处,馨香悠悠,似有若无。小坪就是这般无名的花。小脸、小嘴、小鼻子,一切都在小处着眼,不去抢别人的花眼,无声息地开自己的花,守自己的宁静。又一次笔会,去了清水湾,又见到了她。清水湾远离尘嚣,杨柳依依,水波不兴,静谧无声,这又很像小坪的性格。我的散文集办一个首发式,邀她拨冗莅临,她也是藏在角落,不发声,不言语,也不咳嗽,静静地听。好像世界就在月亮的那端。她站在影子里赏玩。她不爱热闹,爱僻静。爱自己的世界。
她对读书和创作充满了激情。
她是在下功夫读书。三天两头的买书。几天读一本。这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总是计划一年认真的读三四十本书,差不多一个星期一本,这在我们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读出来,很不容易了。我做不到。读十本二十本不错了。年前也雄心勃勃计划读几十本,到年底总是泡汤。买的新书,常束之高阁,新书变旧书,也未曾翻过。而她不同,不读完,不买新的,买回的新书,必须读完。她买书的意义体现出来了,一本本书,一个个汉字,都变成了她血肉的一部分,精神魂灵的一部分。一个下苦功夫读书的作家,其写作是充满了光明前景的。只有基石坚固,才能建立文学的大厦。
自2005年来,创作发表了上百万字作品,这对于一个业余作家来说,已经是高产了。她对文学的狂热、执着,令人感动。当下,还执著于文学事业的人实在是太少。有的是附庸风雅,有的是把它当作手段,达到一个阶段的目标。有的热爱一阵子,大多半途而废。看样子,小坪不是这样,她是对文学真爱,是一辈子的事和一辈子的情人。一个人对文学始终保持恒温,难得。这次她结集出版散文集《温度》,是文学的温度,是情感的温度,是痴迷的结晶,很多作品都耐读,像嚼一口槟榔,清新爽甜的。有分量的东西,是经得住时间打磨的。她的集子出版,是成果的展示,更是对前一阶段创作的总结。一个人的高度,是一节一节长起来的。
我很喜欢她的作品。
(作品原载《三峡晚报》A10版,2013年5月5日。关注李小坪的读者可在本网“佳作欣赏”中阅读她的散文《老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