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ㄔ橹柿咸?,约7万字,现为简述版。自1982年至2014年大事记另文刊载)
宜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市文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宜昌市各文艺家协会、各县市区文联和产(行)业文联(文协)及其他全市性文艺社团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家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宜昌市文联作为团体会员加入湖北省文联。本会主管单位是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宜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凡六章二十五条,每次修改须经文代会审议通过。
市文联的主要职能和任务是,在中共宜昌市委领导下,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和组织作家、艺术家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工作,勤奋创作,出作品,出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通过组织学习、深入生活、调查研究、文艺创作、理论研讨、书刊出版、文艺评奖、成果展示、人才培训、对外交流和权益保护等项工作,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市文联对团体会员履行“联络、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责。市文联受委托对全市性文艺社团负有资格审查和业务主管的职责。
现宜昌市文联早期分为宜昌市文联和宜昌地区文联,1992年合并。
原宜昌市文联——成立于1982年12月。其办公地址在宜昌市解放路二号,市文化局办公楼内。1982年12月7日至 8日召开第一次文代会。与会代表80余名。省文联副主席骆文等领导到会祝贺。在文代会上选举产生第一届文联委员会。委员会由陈泽耀、于杰范、鄢国培、冯中衡、李华章、沈良鸿、陈德宝、徐达、汪国新、宋华久、武永发、徐为民、蔡静安、何鸿森、樊盛信、陈補、陶然、饶锡万、王庆余、王自哲、刘鸿川、何怀林、张海芳(女)、谭昌炽、樊勋一、张仲祥、谭联喜、向洋、林维藻、江涛、张艺、杜培俊、覃宗富等33人组成。
大会选举陈泽耀(市委宣传部长)兼任主席,于杰范为常务副主席,鄢国培、冯中衡为副主席,李华章为秘书长。
12月20日,经中共宜昌市委发文批复同意以上同志的任职。刚开始,市文联在册人员3名,机构不健全。
12月28日,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发文批复,同意成立宜昌市文学工作者协会、美术、摄影、书法、戏剧、音乐、曲艺七个工作者协会,共有会员169人,通过选举产生正副理事长。
原宜昌地区文联——成立于1989年3月。其住所在地委院内,机构设置为文联办公室。办公用房两间,创办机关刊物《西楚文学》(内刊)。文联编制5人。成立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曲艺家协会、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影视艺术家协会9个,会员300余人。
3月27日至29日召开了宜昌地区首届文代会,与会代表120多名。地委书记艾光忠等领导出席并讲话。大会选举刘不朽、来层林、刘家信、喻可伟、王文华、佘代科、王庆元、王安来、王作栋、王志琦、毛承清、宁发新、孙侃、刘萍、刘凤兰(女)、刘永志、留学雄、乔金林、成瑞文、陈刚、陈洪、何怀强、吴永陵、吴绪久、吴道周、李国芳、李继尧、李啸海、张文勇、杨樊、杨石金、周友金、周德聪、罗家伦、施兆淮、姜祚正、袁洪泉、袁维华、段德新、高应勤、隋安吉、曹宗国、葛才能、傅正道、覃发池、程晓木、雷志平、鲍传华、熊平等49人为第一届文联委员会委员。大会还通过龚达发、吴章彩、刘忠武、李克昌、季士林、汪玉震、刘德培、谭光沛、胡正浩等9人为名誉委员。
大会选举刘不朽为主席,刘家信为副主席,喻可伟为秘书长。
中共宜昌地委同意来层林任文联党组书记,刘不朽、刘家信为党组成员。人员编制5人。
经首届全委会第一次会议研究,报地委宣传部同意,成立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曲艺家协会、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影视艺术家协会9家协会。通过选举产生正、副会长。
现宜昌市文联——1992年3月,宜昌地区与宜昌市合并。4月,原宜昌市文联与宜昌地区文联合并,成立新宜昌市文联,办公地点设在原市文联办公处(解放路二号)??冀锥?,市文联由原地区文联主席刘不朽与原市文联主席李华章为牵头负责人,主持全面工作。原市文联刊物《三峡文学》(公开发行)、原地区文联刊物《西楚文学》(内部刊号)同时并存。两个刊物分由刘不朽、李华章任主编。后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刘不朽任宜昌市文联主席,李华章任宜昌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家信(不驻会)、何鸿森、王作栋、秦新民任副主席,汪国新任兼职副主席。
1992年8月,经市委宣传部同意对市属各文艺家协会负责人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充实,并新成立了3家协会。
1993年12月,宜昌市委同意,任命刘不朽为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华章为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徐达、汪国新、陈刚、刘家信、何鸿森为副主席(喻可伟为办公室主任)。
1994年2月,宜昌市委调整市文联领导班子,免除刘不朽党组书记职务,李华章任党组书记、副主席。增补王作栋、秦新民为副主席。
宜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首届代表大会——1995年11月6日,市委常委会决定宜昌市首届文代会于11月19日到21日召开。此次与会代表、特邀代表200余名,大会以等额选举方式,选举刘不朽为文联主席。副主席有李华章、刘家信(不驻会)、何鸿森、王作栋、秦新民、汪国新(不驻会)。
中共宜昌市委任命李华章为文联党组书记。
此时,宜昌市各文艺家协会会员已达2000余名。其中,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300余名,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47名。文联下设办公室、组联部、创研部、机要档案室、杂志社。
1998年12月,调陈宏灿任文联副主席。
2001年12月,中共宜昌市委任命陈宏灿为市文联党组书记。
宜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2002年6月6日到7日召开,与会代表300余名。大会选举陈宏灿任主席。何鸿森、王作栋、汪国新(不驻会)、周德聪(不驻会)任副主席。杜鸿任秘书长。
此时,市文联机关办公室住所由原来解放路二号群艺馆四楼搬迁至云集路21号(原市委大院内)面积扩大了三、四倍。内设机构有办公室、创研部、组联部、档案文印室,每个部室配有电脑,办公条件大为改观。
文联机关成立了党总支,离退休干部成立了老年党支部。辖团体会员已达26个。其中县市区文联10个,市属文艺家协会13个,以及企业文协3个。全市各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已达3500多人,省级会员400多名,国家级会员已有100多名。由市文联直接组织、主编与出版的“三峡文丛”、“三峡文学艺术丛书”,约计10辑。其中李华章主编三辑(34册),刘不朽主编两辑(20册),王作栋主编五辑(40多册),约占全市正式出版的文艺类图书的一半。
这一时期,文联先后两次选派代表出席全国第五次文代会(李华章、王作栋)、第六次文代会(刘不朽、赵方)。在全省文联三年一度的评选活动中,连续两次被评为湖北省文联系统先进单位。
2018年4月26日,宜昌市文联四届七次全委(扩大)会召开,150余名代表参会。中共宜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国斌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2019年7月,宜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宜昌市文联第四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宜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宜昌市文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周立荣(土家族);副主席:许雯(女)、杨延俊,副主席(兼职):冯世源、吴卫华、陈襄阳(女)、郑瑰玺、陈刚(土家族)。周德聪、汪国新任名誉主席。
宜昌市文联主席团人事调整情况——
1983年3月,调李华章(市文化局副局长)兼任市文联副主席。
1987年3月,调李华章任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免去于杰范副主席职务,任市文联巡视员。
1993年7月,调何鸿森任市文联专职副主席。
1994年2月,任命秦新民为市文联副主席。
1994年2月,调宜都市王作栋任市文联副主席。
1997年9月,刘不朽离休。李华章退休。调王浚山接任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1998年12月,调陈宏灿任市文联副主席。
2001年12月,王浚山退养。
2002年5月,中共宜昌市委批复,刘家信不再任市文联副主席。
2002年5月,中共宜昌市委批复,秘书长(副县级)江涛不再任市文联秘书长,任市文联助理调研员。同年6月,杜鸿任市文联秘书长。
2005年5月,调邓先兵任市文联副主席(2012年10月调离)。
2005年8月,副主席王作栋任市文联副调研员。
2007年3月,周德聪任市文联主席,黄尚荣、周立荣任市文联副主席。
2013年1月,周立荣当选市文联主席,黄尚荣、卢进、吴强当选副主席。
2017年7月,黄尚荣调离。
2018年3月,卢进退休。
2018年4月,许雯当选市文联副主席。
2018年4月,杨延俊任市文联秘书长。
2019年7月,吴强退休。
2019年7月,周立荣当选市文联主席,许雯、杨延俊当选副主席。
2020年4月,邓俊松任市文联秘书长,杨延俊不再任市文联秘书长。
2020年8月,周立荣任市作协主席。
2022年4月,李扬当选市文联副主席。
2023年9月,中共宜昌市委提名免去杨延俊同志市文联副主席职务(按章程规定办理)。
宜昌市文联党组领导班子任职时间——
1993年12月—1994年2月,刘不朽任党组书记。
1993年12月—1994年2月,李华章任党组副书记。
1994年2月—1997年9月,李华章任党组书记。
1997年9月—2001年12月,王浚山任党组书记。
2001年12月—2002年5月,由陈宏灿主持日常工作。
2002年5月—2007年3月,陈宏灿任党组书记。
2002年5月—2007年3月,王作栋、何鸿森任党组成员。
2005年5月—2012年10月,邓先兵任党组成员。
2007年3月—2017年7月,黄尚荣任党组书记。
2013年1月,周立荣任党组副书记,卢进、吴强任党组成员。
2017年7月,黄尚荣调离。
2018年3月,周立荣任党组书记。
2018年4月,许雯调任党组成员。
2019年7月,杨延俊任党组成员。
2022年3月,李扬调任党组成员。
2023年9月,中共宜昌市委同意免去杨延俊同志市文联党组成员职务。
文联机关刊物的创办与发展之一——《摇篮》
原宜昌市文联于1982年12月成立后,积极筹备文联刊物的创办。1993年3月,宜昌市文联主办的文学季刊《摇篮》(内部发行)正式创刊。省文联副主席骆文为刊物题名。《摇篮》立足本地,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文学新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提倡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突出地方特色。
创刊号发表了骆文、黄声笑、陈应松、兰帆、南野等人的诗歌;发表了映泉、楚良、胡天风、祖慰、鄢国培、勤耕等人的小说、寓言、随笔;6月,《摇篮》第2期出版,发表了李叔德、杨威的小说,韦君宜的散文,熊召政、钟永华的诗歌,碧野的随笔;9月,《摇篮》第3期面世,其中有野莽、蒋杏的小说,高伐林、谢克强、雷子明、管用和的诗歌,丁永淮、熊召政、李华章等的评论;12月,第4期《摇篮》上发表了张天民、王家信、管用和、刘益善、梁必文、董宏量等人的诗歌,李叔德、杜培俊、杨威的小说,周季胜、李华章的散文。全年被省以上刊物选载作品20篇。
1984年,《摇篮》从第3期开始改名为《作家摇篮》,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同意刊物在省内销售。共出刊5期,次年改名《三峡文学》。
文联机关刊物的创办与发展之二——《西楚文学》
《西楚文学》,是1988年5月经报请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内部报刊(双月刊)。1989年4月起正式编辑出版。由宜昌地区文联主办。刘不朽任主编,来层林任副主编。
《西楚文学》“坚持党的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民间、面向宜昌的办刊方针,广泛团结和联系全区专业、业余文艺作者,以发现和扶持新人新作为己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追求经济效益。”
宜昌地区文联成立后,《西楚文学》即正式编辑出版。1989年出版4期,每期印发2000册,全部用于文艺界内部交流和赠送全区工矿、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单位、业余作者。1—4期共发表本地区作者的各类文学作品40余万字。其中短篇小说21篇,散文6篇,诗歌27首,文艺评论12篇,报告文学14篇,美术、书法、摄影作品26件。反映当代生活题材的占90%。这些作品多是歌颂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表现崭新的社会风貌,以及鄂西的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内容。
《西楚文学》在全区树立了比较好的形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专业、业余作者的好评。
1992年4月,地、市文联合并后,《西楚文学》仍作为新宜昌市文联的机关刊物之一,继续编辑出版,内部发行。由刘不朽、李华章任主编。
1995年,《西楚文学》停刊。
文联机关刊物的创办与发展之三——《三峡文学》
1984年11月24日,原市文联上送关于《摇篮》更名、改刊和申请公开发行的报告,刊名更改为《三峡文学》,双月刊,16开本,主编于杰范、副主编李华章(市文联副主席)。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于1984年11月30日批复,同意《三峡文学》从1985年起,限国内发行(湖北省期刊登记证号第252号)。
《三峡文学》刊名由李伯宁(三峡省筹备组组长)题字,1985年7月正式创刊。“《三峡文学》立足本地,面向全国,高举社会主义文学的旗帜,坚持‘二为’方向,着重发表反映当前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深刻揭示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佳作。同时,注意发表其他各种题材、风格的小说、散文、诗歌和评论。她将充分注意青年读者的兴趣爱好,熔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炉,开辟多种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不同的需求……我们的宗旨是向读者负责,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发刊词:《三峡文学》向您问好?。?/p>
创刊号发表了叶明山、蒋杏、楚良、映泉、杨威、吕幼安的小说,白桦、熊召政等诗家的诗歌,黄曼君教授的评论,汤文选的国画《山鬼》等。第3期出版了“反映三峡题材作品专号”,集中发表中国文联作家、艺术家访问团在三峡创作的作品。著名作家诗人姚雪垠、贺敬之、曹禺、康濯、峻青、刘真、叶楠、苗得雨等的作品,赫然在目。
1995年,《西楚文学》停刊后,《三峡文学》即为市文联会刊。同年,编辑部升格为杂志社,市文联二级单位,独立法人,独立核算,财政差额拨款。
2004年,《三峡文学》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2008年,《三峡文学》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并与三峡大学合作,创办了理论版《三峡论坛》。同年,中国期刊协会授予《三峡文学》“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期刊”奖。
宜昌是一个文学创作大市,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鄢国培、习久兰、黄声笑到后来的刘不朽、李华章、映泉等一批老作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也给后来者树立了榜样。此后,张泽勇、胡世全、温新阶、吕志青、张永久、周立荣、杜鸿、姚鄂梅、朱朝敏、王玲儿、阎刚、谭岩、冯汉斌、郭海燕、陈钢、曾园等一大批中青年作家在全国全省获得大奖,像全国短篇小说奖、全国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文华大奖”、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等,这些奖项集中在相对的时间段获得实属不易,与《摇篮》、《作家摇篮》、《西楚文学》、《三峡文学》这些刊物的引领、推荐是分不开。
早期文艺成果
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宜昌地、市的诗歌创作十分活跃,几乎所有的文学业余作者都以写民歌、新诗起步。涌现出的著名诗作者有:工人诗人黄声孝(后改名为黄声笑)、农民诗人习久兰和刘不朽、啸海、王庆余、熊平、穆敦新等。
1958年,黄声笑出版诗集《装卸工人现场鼓动快板》(湖北人民出版社)、《黄声笑诗选》(宜昌市人民出版社);
1959年,黄声笑出版诗集《歌声压住长江浪》(湖北人民出版社)、《鼓起干劲来》(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黄声笑、习久兰的《大跃进诗选》(宜都工业区人民出版社),肖明书等《建筑工人诗歌选》(宜昌市人民出版社);
1962年,黄声笑出版叙事长诗《站起来了长江主人(第一部)》(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3年,刘不朽出版诗集《山寨水乡集》(与人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
1975年,黄声笑出版《挑山担海跟党走》(湖北人民出版社);
1977年,刘不朽出版诗集《歌满山乡》(湖北人民出版社);
1978年,黄声笑出版叙事长诗《站起来了的长江主人(第二部)》(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年,黄声笑出版诗集《搭肩一抖春风来》(湖北人民出版社)。
1979年,刘不朽出版叙事长诗《金翅鸟》(长江文艺出版社);
1979年,鄢国培出版长篇小说长江三部曲《漩流》(湖北人民出版社)。
1978年后,其他文艺体裁的创作也取得好成绩,散文以游记、抒情散文为主。李华章的长江三峡题材系列游记散文在《长江日报》、《湖北日报》、《工人日报》、香港《大公报》、《艺丛》、《旅游》等报刊发表。张泽勇的《大坝赋》在《光明日报》发表。陆先荣的散文先后在《湖北日报》、《光明日报》、《杂文报》、《新闻战线》等报刊发表。其中《填好这一栏》、《也评交学费》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杂文卷);江涛的报告文学《心血的结晶》、《攀登者的脚印》等发表在《长江文艺》、《科学与人》等刊物;李华章的文学评论先后在《光明日报》、《羊城晚报》、《文艺报》、《湖北日报》、《长江文艺》等报刊发表。王德宇的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上;谭昌炽的京剧《商洛山》、《嵇康》获省戏剧创作三等奖。尤其是现代京剧《茶山七仙女》的创作与演出,引人注目,成为湖北省的“三朵红花”之一。1963年进京演出。
1982年成立宜昌市文联之后,文艺创作日渐繁荣,创作成果丰富,进一步促进了文学、戏剧、音乐、摄影、书法、美术等文艺样式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宜昌市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展览的文艺作品多达3000余篇(件),出版各种文艺作品集40多册。
1983年,鄢国培的长篇小说“长江三部曲”的《巴山月》(上下集)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1984年调省作协)。
1983年,张仲祥改编、谭联喜主演的《吕布之死》,在中央电视台播映。
1984年,蓝帆的科幻小说《龙宫游记》由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
1984年,陶然创作的《唱家乡》获得全国少儿节目汇演二等奖。
1984年,宜港幼儿园演出的少儿舞蹈《小螺号》,参加了国庆35周年的大展播(中央电视台);
1985年,杨威的短篇小说集《黑色的爱情》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5年,陈天一、何怀林等编剧的电视剧《风雨送奶人》在中央电视台播映。
1985年,田晖东出版戏剧选《塞上花》。
在此期间,冯中衡数十年来创作三峡题材的水彩画,多达几百幅,受到国内外艺术家、收藏家的好评与注目;汪国新的连环画先后出版40余册 ,尤其以《长江三部曲》(长江文艺出版社)著名,荣获多项奖;沈良鸿的版画《山里人》载入1983年《中国版画年鉴》,其作品4次参加全国画展。
摄影创作也十分活跃,以《又长高了》成名的宋华久,在“亚洲妇女”第四届摄影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徐达在武汉举办个人影展;徐为民的摄影论文入选《摄影论文集》;佘代科的《川江航运》荣获全国摄影大奖。
书法篆刻创作到八十年代已形成热潮。武永发、陈永贵、李再权、杨绍伯、孟庆龙等人的作品多次入选全省书法展览;蔡静安的书法篆刻,入选《三峡大观》(1983年水利出版社)多达53方,深受好评。
宜昌地区其他县的文艺创作在七八十年代也呈现出可喜的景象,新人辈出,涌现出一批引人注目的作品——
远安的映泉,1979年短篇小说《慰问》在《长江文艺》发表,成为该县短篇小说创作登上省刊的第一人。1981年发表在《长江文艺》的《维纳斯闯进门来》,在湖北日报展开争鸣,1982年被《作品与争鸣》转载。同年《白云深处》在《人民文学》11月号头条刊发,《小说选刊》12月号转载。1984年,《同船过渡》发表于《青年文学》,《小说选刊》选载,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5年,中篇小说《桃花湾的娘儿们》在《小说》连载,《中篇小说选刊》同年选载,并荣获该刊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调湖北省作协专业创作。
枝江的蒋杏,1983年6月在《长江文艺》上发表短篇小说《写在雪地上的悼词》被《小说选刊》8月选载,获得《长江文艺》佳作奖。中篇小说《鬼火》在《萌芽》1989年4月发表,获得“萌芽文学奖”;袁洪泉(枝江湖北化肥厂)先后在《长江文艺》、《芳草》、《湖北日报》等报刊发表过小说、散文30余篇。其中《憨憨》等三篇小说在《中国石化报》获奖。
五峰的师帅(帅启昌),先后创作诗歌、散文、小说等100多篇,有部分作品发表在《长江文艺》、《现代作家》、《湖北日报》,其生平载入《土家族文学史》。
兴山的万昌言,1981年在《芳草》发表短篇小说《小两口过年》,1985年在上?!缎∷到纭贩⒈碇衅∷怠堆献系墓氏纭罚凇肚迕鳌贩⒈碇?、短篇小说《迷宫》、《母与子》等。
宜昌(现为与夷陵区)的胡世全,1984年2月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小小说《雪人》,获得本报举办的全国小小说大赛二等奖;1985年在《芳草》、《长江文艺》发表中、短篇小说。
当阳的秦廷申,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发表;陈宏灿的报告文学《一座富有魅力的水塔》获首届《人民文学》“银杉”奖;鲍传华出版《长坂坡的故事》(湖北人民出版社)。
黄德炎的散文集《香溪风情》出版,先后在省级报刊发表散文游记数十篇;郭自宝的《小闯王李来亨》、《李来亨》(与人合著)出版。
兴山的简冰,先后在《青年作家》、《芳草》、《三月风》、《诗歌报月刊》、《散文诗》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等作品约计400篇(首)。
吴瑶林的摄影,先后在《摄影报》、《中国文化报》等发表,并入选省展,《这里静悄悄》、《窗口》获得优秀作品奖。
五峰的方一方,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歌词)各类作品70余万字。
宜都的王作栋,收集整理的《新笑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是我国第二部民间故事家专集;杨楚的油画《儿童团员》1981年入展建党60周年全国美术展;1982年发表于《人民日报》,荣获省文化厅、美协颁发的二等奖。
宜都的孔凡绵,其书法作品先后在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获得等级奖10余次。
秭归的宁新发,1983年出版《屈原的传说》(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董乐义出版摄影集《并蒂莲》(1985年长江人民出版社);朱正明的摄影《煤沟沟的迪斯科》获得1989年“龙光杯”全国摄影大赛二等奖。
?。ň攀甏院蟮奈囊沾醋鞒晒氲慊?纵观宜昌文艺大奖)
编辑:冯潇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