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宜昌作家创作上出现可喜局面。
一是一批作品在省以上报刊发表,部分作品进入选刊选本。朱朝敏在《山东文学》、《作家》、《红岩》、《广州文艺》等发表中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6篇,被省作协表彰为第十一届优秀签约作家;牛海堂在《山西文学》发表短篇小说《生活在树上》;张泽勇在《长江丛刊》发表小说《玩蛇的女人》;刘抗美在《朔方》发表小说《一亩三分地》;宋离人在《芳草》、《清明》发表中篇小说《钢铁童话》、《乘滑轮远去》;温新阶在《民族文学》、《天津文学》、《长江丛刊》、《散文百家》、《湖北日报》等报刊发表《故乡三匠》等9篇散文,其中《一棵树》被《作家文摘》、《散文选刊》转载;韩永强在《人民日报》、《长江丛刊》、湖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别三峡纤(qiàn)夫》等7篇散文;李小坪在《长江丛刊》、《湖北日报》、《社会科学动态》等报刊发表7篇作品;符号有多篇杂文作品入选《2017年杂文精选》等多种年选本;诗人毛子、邱红根、刘波、柳向阳、陈恳、杨光、王雪莲、刘德权、刘玉蓉、康宁、彭君昶等在省以上报刊发表诗歌近百首,其中毛子有6首诗入选《2017年中国诗歌精选》等多种选本。
二是在各级出版社出版新书26部。朱朝敏《循环之水》、谭岩《风吹稻花》、张永久《黄金水道》、周凌云《屈原的村庄》等4部家乡书得到省作协扶持出版;毛子诗集《我的乡愁和你不同》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郭黛萍长篇小说《胭脂云》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另有10本童话绘本在该出版社出版;闫刚中短篇小说集《山野热闹》在现代出版社出版。另有张同长篇小说《素袖红妆》、宜昌小说学会《宜昌小说选》、杨子峰小说集《虎老背笔记》、彭小琴长篇小说《雀尕飞》、杜鸿散文集《乐道居笔记》、熊平诗集《哭笑的长城》《娱林广记》、张有德诗集《多情的土地》、熊先春诗集《太阳底下是故乡》、李彩虹诗集《风雨彩虹》等新书出版。
三是作家佳作获奖。三峡大学教授、青年评论家刘波《论新世纪诗歌的写作转型和审美的可能性》在《南方文坛》发表后,获得第五届扬子江诗学奖。诗人毛子《我的乡愁和你不同》获得第二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银奖。
2017年,我们紧紧围绕“出作品出人才”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第一、开展文学活动,营造创作氛围。2017年,各县市区文联作协开展各项活动外,市作协及所属分会先后举办了当阳草埠湖笔会、远安黄茶及“楚园春”笔会、秭归九畹溪笔会、利川寻找清江源笔会等活动。笔会活动收到双赢效果,即宣传了所属县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和风土人情,也创作出了一批佳作,其中优秀作品分别在《湖北日报》、《长江丛刊》、《芳草.潮》、《三峡日报》、《三峡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第二,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创作条件。2017年,继蒋杏长篇小说《襄阳血》、陈刚长篇小说《卧槽马》、杜鸿长篇小说《大城小市》等入围省作协长篇小说项目扶持外,我市有杨洪书、郭黛萍、蒋杏、张同、张永久、彭绪洛、韩玉洪、杨子峰、王芳、陈爱社、秦晓梅、毛子、吴开化、文耀棠、马本来、刘波、张国春、李春、覃孟福、周凌云、易晓燕、曹宗国等22名作者分别得到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文艺精品项目扶持。
第三,发挥评论作用,提高创作水平。为繁荣我市文学创作,提升作者素养,打造区域品牌,我们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聘请三峡大学文学院7位教授对我市40多位小说及散文作者作品进行点评,分析其得失;同时对创作成绩突出的作家举行了作品研讨会。2017年6月,我们与三峡大学文学院联合召开了刘抗美《中国有一条黄柏河》长篇报告文学研讨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北京文学、省作协等有关专家与会发言,不仅对作者本人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价值和得失,对与会人员的创作也有很大启发。
第四,加强培训辅导,提高作者素质。实践证明,举办创作培训班,是开拓作者视野、提高精品鉴赏水平、探索创作规律、提高作者创作能力的有效途径。2017年,我们与当阳市文联联合举办青年作家培训班,邀请了何子英、刘诗伟、晓苏、石华鹏等著名作家、期刊主编来宜昌举行讲座,同时选派了40名青年作者参加了省作协在荆门的培训,极大地调动了我市作者的创作热情。
第五,尝试改编影视,做好牵线搭桥。这几年,我市有小说作者尝试改编影视,取得显著成绩。作家张道清有电影《杨德志围城打援》、电视剧《抗日名将左权》等6部作品在央视上映;小说作者李春有6部电视连续剧《老妈的三国时代》、《生死英雄》、《黑色名单》、《谁在你背后》、《宝贝战争》、《谁在你身后》等在全国卫视台播出,影响很大。2017年,张道清创作的反映长阳土家族革命历史题材的民俗电影《哭嫁》上映,在宜昌引起强烈反响。在此背景下,我们牵线搭桥,请有关编导人员,目前已投入了三部长篇小说的改编工作,并考察了外景拍摄基地。
此外我们还注意做好会员发展工作。2017年,发展了热爱文学且有创作成绩的会员27名。
文/图:《宜昌作家》微信公众号 编辑:冯潇
(点击左上方“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